貴陽國家高新區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公眾參與 第二次公示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21-12-25 瀏覽量:2407
根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生態環境部令第4號《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現將貴陽國家高新區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有關信息公示如下:
(一)項目概況
貴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 1992年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規劃面積31.02平方公里,布局為“一區三園”,主要包括金陽科技產業園2.34平方公里,沙文生態科技產業園27.37平方公里,新天科技工業園1.31平方公里。本次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沙文生態科技產業園基于《中心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總則)-高新組團(優化調整)》進行編制,金陽科技產業園和新天科技產業園僅現狀評價。
(二)區域環境質量
(1)環境空氣:評價區 8 個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中的甲苯、二甲苯、HCl、H2SO4的小時濃度均低于《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大氣環境》HJ2.2-2018附錄D限值。非甲烷總烴的小時濃度低于《環境空氣質量標準非甲烷總烴》DB 13/1577―2012。白云區、觀山湖區SO2、NO2、PM10、PM2.5、CO、O3年平均質量濃度值均滿足《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要求;烏當區SO2、NO2、PM10、CO、O3年平均質量濃度值均滿足《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要求,PM2.5因此烏當區2017年是不達標區。
(2)地表水環境質量:白鷺湖現狀所有監測指標均能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標準要求。麥架河現狀指標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Ⅳ類標準要求。羅革凼水庫排水口下游處除溶解氧濃度外其余監測指標可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標準要求,水庫內中游所有監測指標均能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Ⅱ類標準要求。環溪河除溶解氧濃度外其余監測指標可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標準要求。松溪河水質部分指標不能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標準要求。劉莊小河、大泥窩河、小灣河、南明河水質部分指標不能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 Ⅳ類標準要求。
(3)地下水環境質量:2019年6個現狀監測點的地下水水質檢測結果中,除細菌總數和總大腸菌超過地下水水質Ⅲ類標準外,其余均滿足地下水Ⅲ類標準。其中:①所有點在監測時間內的總大腸菌指標均超標,超標倍數介于22.33~179之間;②監測點D1、D2和D6的細菌總數超標。總大腸菌與細菌總數的超標與人類生產生活相關。
(4)聲環境質量:在沙文生態科技產業園31個監測點、金陽科技產業園11個監測點和新天高新技術工業園 6個監測點中,環境噪聲均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 類標準要求。交通噪聲均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4a 類標準要求。
(5)土壤環境質量:規劃區中各監測點的各項監測因子均低于《土壤環鏡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第二類用地篩選值標準要求。
(三)規劃實施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
(1)環境空氣:根據規劃,能源結構將逐步以管道天然氣為主,預測目標年燃料燃耗產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煙塵等將會逐步減少,有利于區域環境空氣質量的不斷改善。
(2)地表水:隨著規劃實施,排放的水污染物勢必會有所增加,但隨著規劃區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的建設,區域水環境質量將得到逐步改善,片區內水環境質量將隨著規劃的實施而得以逐步改善。同時,由于排放至麥架河的尾水中 COD、氨氮、總磷濃度均滿足 IV 類水體水質要求,尾水排放后不會導致麥架河水質超標。
(3)地下水環境:劃區內采取雨污分流,修建污水管網系統,定期對污水處理設備進行檢修,預防池子破損、管道破損、管網滲漏泄漏等事件發生。同時對原料和成品堆放場地實行防滲處理,或修建倉庫等措施,禁止露天堆場、堆放加蓬,避免風吹雨淋。嚴禁利用滲坑、滲井、裂隙、溶洞等排放污水和其他廢棄物。規劃實施后對地下水的影響較小。
(4)聲環境:規劃區工業企業產生的噪聲主要來自天然氣鍋爐房、各類水泵等,經減震及車間隔聲、廠房隔聲等降噪措施后,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較小。
(5)固體廢物:規劃區推行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理方式,不可利用部分近期運往比例壩生活垃圾填埋場進行衛生填埋;一般工業固體廢物以綜合利用為主,危險廢物(含醫療垃圾)全部運往貴州省危險廢物暨貴陽市醫療廢物處理處置中心進行安全處置。規劃區內不設置垃圾填埋場及其他危險廢物處置場所。
(6)生態環境:規劃區實行嚴格的重點生態功能區管控制度,將區域內重要水源地、森林公園、名木古樹及其他具有重要生態功能的區域列入禁止建設區,并在周圍劃定一定緩沖帶作為緩沖區進行保護,規劃實施后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較小。
(四)規劃環境影響對策和減緩措施
水污染減緩措施:加強施工廢水收集、處理及回收利用;采用雨污分流排水體制,雨水經規劃區雨水管道匯入境內河流,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全部進入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其中麥架河污水處理廠尾水水質總體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 A 標準(COD、氨氮達到地表水 IV 類標準)后排入麥架河下游。排水管網、中水利用設施建設應與規劃同步實施,并于規劃初期實施,提高中水回用率。規劃區內各排污單位應嚴格控制其污水排放,做好規劃區排污口規范化設置與管理,期進行排水水質監測,嚴格區域污水排放制度,規劃區污染物排放量應達到當地區域環境總量控制目標;設置企業門檻,嚴格控制高耗水、水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建設項目;加快麥架河及其支流截污工程、景觀工程和水體生態濕地建設,攔截和凈化面源污染;加強水環境監測。
大氣污染減緩措施:合理調整規劃區產業、行業、企業布局,原則上規劃區內只發展一類工業。加快城區綠地系統建設,增加綠化覆蓋率,改善環境空氣質量;優化城市能源結構,新建鍋爐不得使用燃煤,推廣使用清潔能源,普及使用天然氣,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節能意識,認真落實節能技術;加強宏觀管理, 在嚴格實行大氣污染物總量控制條件下,采取廢氣治理措施;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加快道路基礎設施建設與完善;對機動車應定期進行環保檢測,符合排放標準的, 發放機動車環保檢驗合格標志,不符合則不予通過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動車營運行政主管部門不予通過定期審驗;加強飲食娛樂服務行業管理,減輕油煙污染。
噪聲污染減緩措施:采取工程措施改善道路噪聲狀況,通過工程措施,改善路面狀況,減少車輛行駛噪聲的影響。在居民區比較集中的道路交叉口、鐵路沿線、立交橋靠近居住用地一側應設置聲屏障。合理布局城市道路,應將城區主要道路(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的交叉口避開城市的安靜區(居住區、醫療區、文教區等),做到“鬧靜隔離”。加強交通管制和路況改善,按照合理規劃適當超前的原則,發展公共交通,部分道路改為單行道,緩解城區交通壓力,限制摩托車數量(部分路段禁止摩托車)。加強工業片區內的企業噪聲環境管理,各進入工業片區的工業企業必須通過合理布局,盡量將產噪設施布置于室內,并采取合理的隔聲降噪措施,確保廠界噪聲達標。督促企業采用低噪聲設備,降低企業噪聲。同時限制或禁止高噪聲產品的引進、生產和銷售。
固體廢物環境影響減緩措施:做好建筑垃圾的傾倒、運輸、中轉、回填、消納及利用工作,總體實行建筑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和誰產生、誰清理” 原則。以發展循環經濟為主線,以廢物資源化、減量化和無害化為方向,最大限度減少廢物的產生,提高廢物綜合利用。通過垃圾分類避免生活垃圾造成環境污染。合理設置生活垃圾收集點,加強環境衛生知識宣傳,對生活垃圾進行集中收集處理。制定規范的生活垃圾收集、運輸和處置標準,保證城市生活垃圾收集、運輸和處置達到環保規范。加強城市環境管理,制定合理的城市道路清掃方案, 保證道路垃圾能得到及時清除,美化城市環境。實施清潔生產,推行循環經濟, 提高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對不能回收利用的工業固廢應送至固體廢物處置場處置,危險廢物應交由有資質單位進行處理、回收。
生態環境影響減緩措施:減免施工期生態環境影響,對施工活動和施工現場布局精心安排和設計,減少施工對周圍生態環境的影響,施工結束后對能恢復的土地和植被予以恢復;嚴格控制和減少施工噪聲對野生動物的影響;加強施工人員生態環境教育和管理,杜絕捕食野生動物現象的發生;加強生態管理,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落實補償征用林地、耕地資源損失,實施優良耕作土壤層取留保護利用制度;建設綠色生態住宅;因地制宜進行生態綠化,重視水土保持工作,開展水土保持規劃,編制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實行水土保持“三同時” 制度。
電磁輻射環境影響減緩措施:合理布局,各變電站選址應盡可能遠離居民點及人群密集地區,保證有足夠的安全的距離;采取優化站內總平面布置、盡量選用帶有金屬屏蔽殼的配電設備,同時盡可能采用埋地高壓電力電纜,拆除和改造現有架空線路,如近期有困難仍需采用高壓架空線路,也必須保證高壓線路距離地面的高度,避開居民點及人群密集地區等措施,使變電站產生的工頻電場強度和工頻磁場強度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
社會影響減緩措施:規劃實施應根據現行有效國家、貴州省和貴陽市的有關征地拆遷政策,及時補償被拆遷居民,避免影響拆遷居民的生活質量,當地政府各有關部門一定要站在失地農民的角度,努力做好移民新居安置區的選點、規劃和建設。做好搬遷動員、拆遷補償等工作,努力消除社會不穩定因素。統籌建設好、安排好他們生活變遷后的居住、就業、就醫、衛生、子女入學等實實在在的現實問題,同步做好遷移人口的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實用技術就業培訓、個別失業人口的社會保障等工作。要建立健全移民安置的后期扶持長效機制,把移民安置與發展區域經濟緊密結合起來。加強對移民資金和發展項目的管理,充分發揮移民資金的使用效益,嚴格執行各項制度和規定。
(五)環境影響評價初步結論
貴陽市高新組團(中關村科技園核心園區—沙文高新技術引領區)規劃》符合《貴州“十三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黔中城市群發展規劃》等貴州省和貴陽市經濟發展規劃、城市發展規劃、環境保護規劃,也符合國家和地方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對區域經濟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規劃的實施將會產生水污染、大氣污染、噪聲污染、固體廢物污染等,可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經處理后各污染排放符合國家和地方的環境保護相關標準,其環境影響程度是可以接受的。并且,通過對所在區域的公眾進行調查顯示,公眾基本都對本規劃區規劃和建設表示支持。本規劃區內產業定位基本合理,環保基礎配套設施規劃較完善,環境保護目標明確,總體布局和各產業用地劃分基本合理可行。在規劃實施期,對規劃區實行嚴格的生態空間管控、資源利用上線控制、環境質量底線控制及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入區企業按照環境準入負面清單進行嚴格控制,全面推行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嚴格污染防治措施;確保區域各項環保基礎設施優先建設和正常運行。按照環評報告書提出的調整建議進行調整后實施,從環境保護角度出發,規劃在所選區域的實施是可行的。
(六)公眾提出意見的主要方式
公眾可向建設單位或評價機構指定的地址發送電子郵件、傳真、信函或者面談等方式,提出關于該規劃建設及環評工作的意見看法。請公眾在發表意見的同時盡量提供詳盡的聯系方式,以便及時收到相關的反饋信息。
(七)公眾提出意見的起止時間
公眾可在公示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向環評機構、建設單位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八)意見反饋單位名稱和聯系方式
(1)聯系單位:貴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規劃建設局
聯系人:陳姍姍
聯系電話:15185115833
(2)環評單位:貴州省環境科學研究設計院
聯系人:徐瑋
聯系電話:18185112602
(九)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及公眾意見表鏈接:
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joiX8zgtbvcbLivoD-_xig 提取碼: demc
高新區規劃建設局
2021年10月25日
根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生態環境部令第4號《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現將貴陽國家高新區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有關信息公示如下:
(一)項目概況
貴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 1992年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規劃面積31.02平方公里,布局為“一區三園”,主要包括金陽科技產業園2.34平方公里,沙文生態科技產業園27.37平方公里,新天科技工業園1.31平方公里。本次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沙文生態科技產業園基于《中心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總則)-高新組團(優化調整)》進行編制,金陽科技產業園和新天科技產業園僅現狀評價。
(二)區域環境質量
(1)環境空氣:評價區 8 個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中的甲苯、二甲苯、HCl、H2SO4的小時濃度均低于《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大氣環境》HJ2.2-2018附錄D限值。非甲烷總烴的小時濃度低于《環境空氣質量標準非甲烷總烴》DB 13/1577―2012。白云區、觀山湖區SO2、NO2、PM10、PM2.5、CO、O3年平均質量濃度值均滿足《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要求;烏當區SO2、NO2、PM10、CO、O3年平均質量濃度值均滿足《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要求,PM2.5因此烏當區2017年是不達標區。
(2)地表水環境質量:白鷺湖現狀所有監測指標均能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標準要求。麥架河現狀指標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Ⅳ類標準要求。羅革凼水庫排水口下游處除溶解氧濃度外其余監測指標可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標準要求,水庫內中游所有監測指標均能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Ⅱ類標準要求。環溪河除溶解氧濃度外其余監測指標可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標準要求。松溪河水質部分指標不能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標準要求。劉莊小河、大泥窩河、小灣河、南明河水質部分指標不能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 Ⅳ類標準要求。
(3)地下水環境質量:2019年6個現狀監測點的地下水水質檢測結果中,除細菌總數和總大腸菌超過地下水水質Ⅲ類標準外,其余均滿足地下水Ⅲ類標準。其中:①所有點在監測時間內的總大腸菌指標均超標,超標倍數介于22.33~179之間;②監測點D1、D2和D6的細菌總數超標。總大腸菌與細菌總數的超標與人類生產生活相關。
(4)聲環境質量:在沙文生態科技產業園31個監測點、金陽科技產業園11個監測點和新天高新技術工業園 6個監測點中,環境噪聲均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 類標準要求。交通噪聲均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4a 類標準要求。
(5)土壤環境質量:規劃區中各監測點的各項監測因子均低于《土壤環鏡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第二類用地篩選值標準要求。
(三)規劃實施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
(1)環境空氣:根據規劃,能源結構將逐步以管道天然氣為主,預測目標年燃料燃耗產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煙塵等將會逐步減少,有利于區域環境空氣質量的不斷改善。
(2)地表水:隨著規劃實施,排放的水污染物勢必會有所增加,但隨著規劃區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的建設,區域水環境質量將得到逐步改善,片區內水環境質量將隨著規劃的實施而得以逐步改善。同時,由于排放至麥架河的尾水中 COD、氨氮、總磷濃度均滿足 IV 類水體水質要求,尾水排放后不會導致麥架河水質超標。
(3)地下水環境:劃區內采取雨污分流,修建污水管網系統,定期對污水處理設備進行檢修,預防池子破損、管道破損、管網滲漏泄漏等事件發生。同時對原料和成品堆放場地實行防滲處理,或修建倉庫等措施,禁止露天堆場、堆放加蓬,避免風吹雨淋。嚴禁利用滲坑、滲井、裂隙、溶洞等排放污水和其他廢棄物。規劃實施后對地下水的影響較小。
(4)聲環境:規劃區工業企業產生的噪聲主要來自天然氣鍋爐房、各類水泵等,經減震及車間隔聲、廠房隔聲等降噪措施后,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較小。
(5)固體廢物:規劃區推行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理方式,不可利用部分近期運往比例壩生活垃圾填埋場進行衛生填埋;一般工業固體廢物以綜合利用為主,危險廢物(含醫療垃圾)全部運往貴州省危險廢物暨貴陽市醫療廢物處理處置中心進行安全處置。規劃區內不設置垃圾填埋場及其他危險廢物處置場所。
(6)生態環境:規劃區實行嚴格的重點生態功能區管控制度,將區域內重要水源地、森林公園、名木古樹及其他具有重要生態功能的區域列入禁止建設區,并在周圍劃定一定緩沖帶作為緩沖區進行保護,規劃實施后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較小。
(四)規劃環境影響對策和減緩措施
水污染減緩措施:加強施工廢水收集、處理及回收利用;采用雨污分流排水體制,雨水經規劃區雨水管道匯入境內河流,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全部進入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其中麥架河污水處理廠尾水水質總體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 A 標準(COD、氨氮達到地表水 IV 類標準)后排入麥架河下游。排水管網、中水利用設施建設應與規劃同步實施,并于規劃初期實施,提高中水回用率。規劃區內各排污單位應嚴格控制其污水排放,做好規劃區排污口規范化設置與管理,期進行排水水質監測,嚴格區域污水排放制度,規劃區污染物排放量應達到當地區域環境總量控制目標;設置企業門檻,嚴格控制高耗水、水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建設項目;加快麥架河及其支流截污工程、景觀工程和水體生態濕地建設,攔截和凈化面源污染;加強水環境監測。
大氣污染減緩措施:合理調整規劃區產業、行業、企業布局,原則上規劃區內只發展一類工業。加快城區綠地系統建設,增加綠化覆蓋率,改善環境空氣質量;優化城市能源結構,新建鍋爐不得使用燃煤,推廣使用清潔能源,普及使用天然氣,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節能意識,認真落實節能技術;加強宏觀管理, 在嚴格實行大氣污染物總量控制條件下,采取廢氣治理措施;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加快道路基礎設施建設與完善;對機動車應定期進行環保檢測,符合排放標準的, 發放機動車環保檢驗合格標志,不符合則不予通過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動車營運行政主管部門不予通過定期審驗;加強飲食娛樂服務行業管理,減輕油煙污染。
噪聲污染減緩措施:采取工程措施改善道路噪聲狀況,通過工程措施,改善路面狀況,減少車輛行駛噪聲的影響。在居民區比較集中的道路交叉口、鐵路沿線、立交橋靠近居住用地一側應設置聲屏障。合理布局城市道路,應將城區主要道路(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的交叉口避開城市的安靜區(居住區、醫療區、文教區等),做到“鬧靜隔離”。加強交通管制和路況改善,按照合理規劃適當超前的原則,發展公共交通,部分道路改為單行道,緩解城區交通壓力,限制摩托車數量(部分路段禁止摩托車)。加強工業片區內的企業噪聲環境管理,各進入工業片區的工業企業必須通過合理布局,盡量將產噪設施布置于室內,并采取合理的隔聲降噪措施,確保廠界噪聲達標。督促企業采用低噪聲設備,降低企業噪聲。同時限制或禁止高噪聲產品的引進、生產和銷售。
固體廢物環境影響減緩措施:做好建筑垃圾的傾倒、運輸、中轉、回填、消納及利用工作,總體實行建筑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和誰產生、誰清理” 原則。以發展循環經濟為主線,以廢物資源化、減量化和無害化為方向,最大限度減少廢物的產生,提高廢物綜合利用。通過垃圾分類避免生活垃圾造成環境污染。合理設置生活垃圾收集點,加強環境衛生知識宣傳,對生活垃圾進行集中收集處理。制定規范的生活垃圾收集、運輸和處置標準,保證城市生活垃圾收集、運輸和處置達到環保規范。加強城市環境管理,制定合理的城市道路清掃方案, 保證道路垃圾能得到及時清除,美化城市環境。實施清潔生產,推行循環經濟, 提高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對不能回收利用的工業固廢應送至固體廢物處置場處置,危險廢物應交由有資質單位進行處理、回收。
生態環境影響減緩措施:減免施工期生態環境影響,對施工活動和施工現場布局精心安排和設計,減少施工對周圍生態環境的影響,施工結束后對能恢復的土地和植被予以恢復;嚴格控制和減少施工噪聲對野生動物的影響;加強施工人員生態環境教育和管理,杜絕捕食野生動物現象的發生;加強生態管理,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落實補償征用林地、耕地資源損失,實施優良耕作土壤層取留保護利用制度;建設綠色生態住宅;因地制宜進行生態綠化,重視水土保持工作,開展水土保持規劃,編制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實行水土保持“三同時” 制度。
電磁輻射環境影響減緩措施:合理布局,各變電站選址應盡可能遠離居民點及人群密集地區,保證有足夠的安全的距離;采取優化站內總平面布置、盡量選用帶有金屬屏蔽殼的配電設備,同時盡可能采用埋地高壓電力電纜,拆除和改造現有架空線路,如近期有困難仍需采用高壓架空線路,也必須保證高壓線路距離地面的高度,避開居民點及人群密集地區等措施,使變電站產生的工頻電場強度和工頻磁場強度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
社會影響減緩措施:規劃實施應根據現行有效國家、貴州省和貴陽市的有關征地拆遷政策,及時補償被拆遷居民,避免影響拆遷居民的生活質量,當地政府各有關部門一定要站在失地農民的角度,努力做好移民新居安置區的選點、規劃和建設。做好搬遷動員、拆遷補償等工作,努力消除社會不穩定因素。統籌建設好、安排好他們生活變遷后的居住、就業、就醫、衛生、子女入學等實實在在的現實問題,同步做好遷移人口的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實用技術就業培訓、個別失業人口的社會保障等工作。要建立健全移民安置的后期扶持長效機制,把移民安置與發展區域經濟緊密結合起來。加強對移民資金和發展項目的管理,充分發揮移民資金的使用效益,嚴格執行各項制度和規定。
(五)環境影響評價初步結論
貴陽市高新組團(中關村科技園核心園區—沙文高新技術引領區)規劃》符合《貴州“十三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黔中城市群發展規劃》等貴州省和貴陽市經濟發展規劃、城市發展規劃、環境保護規劃,也符合國家和地方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對區域經濟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規劃的實施將會產生水污染、大氣污染、噪聲污染、固體廢物污染等,可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經處理后各污染排放符合國家和地方的環境保護相關標準,其環境影響程度是可以接受的。并且,通過對所在區域的公眾進行調查顯示,公眾基本都對本規劃區規劃和建設表示支持。本規劃區內產業定位基本合理,環保基礎配套設施規劃較完善,環境保護目標明確,總體布局和各產業用地劃分基本合理可行。在規劃實施期,對規劃區實行嚴格的生態空間管控、資源利用上線控制、環境質量底線控制及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入區企業按照環境準入負面清單進行嚴格控制,全面推行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嚴格污染防治措施;確保區域各項環保基礎設施優先建設和正常運行。按照環評報告書提出的調整建議進行調整后實施,從環境保護角度出發,規劃在所選區域的實施是可行的。
(六)公眾提出意見的主要方式
公眾可向建設單位或評價機構指定的地址發送電子郵件、傳真、信函或者面談等方式,提出關于該規劃建設及環評工作的意見看法。請公眾在發表意見的同時盡量提供詳盡的聯系方式,以便及時收到相關的反饋信息。
(七)公眾提出意見的起止時間
公眾可在公示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向環評機構、建設單位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八)意見反饋單位名稱和聯系方式
(1)聯系單位:貴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規劃建設局
聯系人:陳姍姍
聯系電話:15185115833
(2)環評單位:貴州省環境科學研究設計院
聯系人:徐瑋
聯系電話:18185112602
(九)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及公眾意見表鏈接:
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joiX8zgtbvcbLivoD-_xig 提取碼: demc
高新區規劃建設局
2021年10月25日
貴陽國家高新區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公眾參與
第二次公示
貴陽國家高新區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公眾參與
第二次公示